港乐:续篇,谁不需要金针奖?

来源:慈利影院人气:247 更新:2024-01-05 11:53:02

「在文字中证道。——唐泪」

上一篇文章谈到金针奖。

评论区很多声音。

有人说郑少秋和钟镇涛没资格拿,有人说,陈奕迅、李克勤或者吕方等人可以拿,也有人说,张学友之外的三大天王如果拿了,金针奖就会掉价。

总之各种声音,有些强调专业,有些强调创作,也有的主张贡献论,莫衷一是。

其实综合来看,还是乱套的,人人皆专家。

当然这没什么不好,不管懂不懂,至少各自都有认知,除了少部分人胡乱踩人之外,大多数还是在讲道理。

但绝大多数人甚至并没有看懂文章的意思和真实含义,就开始在急切表达。

这也是时代和人心浮躁的证明。

而网络群体的素质,也在各种言论中一一浮现。

所以写个续篇。

谁不需要金针奖?

题目并没有看不起金针奖的意思,也并非否定拿到金针奖的人。

而是有特指,尤其针对张学友之外的三位天王。

因为不管是限于天资,还是偶像身份的作用,他们的职业边界早已超越音乐界限很远。

甚至就今天来讲,刘德华和郭富城都早已不能仅用乐坛身份来定义了。

无论电影票房还是主流奖项,他们都能堪称当下影坛的领军人物。

也能包括黎明,他在2000年之后也更侧重于影坛的发力,比如在2002年已经晋级金马影帝。

这是他们不需要金针奖的原因其一。

因为拿与不拿,对他们职业成就而言,完全无损。

而上篇文章也讲了,相对他们三人,张学友不拿金针奖当然就说不过去。他一直持续在音乐上发力,至今未停,无从从唱功、音乐素养和成就来讲,拿金针奖都绰绰有余,这种综合了专业、贡献度和终身成就概念的奖项,必然应该有歌神一席。

另外则是资格问题。

如上所述,很多人讲,张学友之外的三位天王没有资格拿金针奖。

他们理解的音乐能力,主指作词、作曲及唱功三要素。

没错,这三项指标,大致可定义一个音乐人在音乐方面的专业能力,但金针奖不要求全才。

所以其实只需要三选一即可。

而关于唱功,绝大多数人的理解其实都并不科学。

要么强调高音,要么强调巨肺。

就唱功而论,其实拿影帝的标准来谈,就很容易明白。

比如什么是影帝?表演达到流畅自然的程度,即有资格角逐影帝,这一点可以翻看每年的影帝入围名单参照。

唱功问题同样如是,咬字、吐气转换、音准、共鸣及技巧应用,就是标准。

标准之上的歌手,就皆有资格。

而这几条,三大天王有哪一条不符合、不达标?

还有一个乐坛贡献度。

四大天王的歌声,回荡在几乎任何有华人的地方。

郭富城的演唱会效果可以媲美欧美歌手,黎明的后期电音,刘德华的传唱度影响力。

这不算贡献,没有资格?

如果没有四大天王,九十年代的香港乐坛,还真很难领衔群雄。

无意质疑拿奖的前辈音乐人。

但若据实而论,论及贡献度,大家都不要双标。

甚至还有人讲,陈奕迅的音乐成就远超四大天王之三。

这种观点纯粹胡话。

好歌的概念,不只是词曲好、嗓音天赋优胜就能够定义的,它需要歌手的再创作。

也就是根据词曲的概念和意境,歌手在其中融入情感、情绪,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演绎,这种创作才是歌曲的精髓,也是一个歌手收获拥趸的本质原因。

不然为什么不用机械声模拟演唱?

在这个角度而论,三位天王就堪与张学友并驾齐驱。

比如刘德华的大开大合、郭富城的深情兼澎湃无端,以及黎明的深情款款,他们歌曲中所表现出来这种特质,远超大多数歌手的音乐表现。

当然,四大天王的粉丝内斗很严重,比如黎明粉丝就特别热衷于踩郭富城垫底,张学友粉丝认为大家不是一个档次,不过这些言论其实都不值一提。

而另外有一群人确实对三位天王很有意见。

简单说,就来自其他在九十年代屈居四人之下的歌手或者是前辈歌手粉丝。

在那个年代,几人的名声确实可怖,横压十年。

但举个简单的例子,如果没有四大天王,单靠李克勤、吕方、黄凯芹等所谓实力派歌手,能有这样的威势?

所以道理很简单,四大天王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。

无可匹敌,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。

一直坚持一个观点。

任何奖项、销量等荣誉,对于歌手、演员而论,皆是辅助项,并不完全是实力佐证。

很多人就讲,陈慧娴、林忆莲包括罗大佑等人没有拿,就已经不可思议。

所以何须用一个奖项来踩低旁人?

作品才是根本,而如果不了解作品,其实大可免开尊口。

而所谓不需要的意思,也已经讲得很清楚。

用一句老话形容就更容易理解,跳出三界外,不在五行中。

哪怕没有齐天大圣这个称号,孙悟空仍然是那只无所不能的神猴。

这就是天王之寓。

最新资讯

Copyright © 2008-20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