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金鸡”未变“金扫帚”,但“寒冬期”确实影响了奖项的生命力

来源:慈利影院人气:62 更新:2024-01-05 11:08:38

昨晚,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礼在厦门落下帷幕,张译与张小斐荣膺“帝后”,《守岛人》摘得最佳故事片。这两年,疫情的反反复复,不论是给电影拍摄,还是院线观影,都带来了很大的阻碍,整个行业迎来了史无前例的“寒冬期”,今年甚至提名名单一出,就有不少网友发出悲观的“嘲讽”,“金鸡奖变金扫帚了”,“我们中国电影是不是真的要完蛋了?”

不过失望归失望,我们仍旧应该“风物长宜放眼量”,走过了低谷,未来每一步都是新的高峰,起码目前能够预见的,明年的提名名单中肯定有影史票房第一的《长津湖》扛起含金量。

影帝、影后实至名归

奖项归属仍旧缺乏惊喜

今年的金鸡奖一共评选出了19个奖项。

其中最佳故事片颁给了陈力导演、刘烨主演的《守岛人》,由于该片之前比起其它提名作品知名度并不高,算是爆出了一个小小的冷门。

最佳导演奖花落“国师”张艺谋,他凭借风格冷峻的《悬崖之上》如愿收获了自己的第十个金鸡奖杯。

尤为可惜的是,贾玲在最佳导演处女作的角逐中,输给了藏族导演旦真旺甲,他的作品《随风飘散》讲述了单身母亲桑丹与叛逆女儿格拉在经历被欺凌、被误解、被唾骂后依旧坚强善良、充满希望的生活的故事,曾荣获第15届罗马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。

当然,讨论声最大的还是所有人都在关注的影帝和影后的归属。最佳男主角的竞争十分的激烈,不仅有人气极高的00后演员易烊千玺,《守岛人》中的刘烨,《我的父亲焦裕禄》中的郭晓冬,《悬崖之上》中的于和伟都表现的可圈可点,最终大奖由实力派演员张译摘得,在《悬崖之上》中,张译把角色受刑后,浑身抽搐、颤抖战栗状态,表演出了一种“纪录片式”的真实和恐怖。

最佳女主角相对来说悬念就比较小了,张小斐今年凭借着《你好,李焕英》中的李焕英一角成为了顶流“国民母亲”,与女儿之间真挚的亲情打动了所有观众,拿下大奖也是意料之中。

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女配角则由范伟和朱媛媛摘得,两位“戏骨”分别在《一秒钟》和《我的姐姐》中贡献出了自己真实细腻的表演,可谓是实至名归

整体来看,这届金鸡奖的奖项归属,既没有什么太大的槽点,也没有给人惊喜的感觉,四平八稳中带着隐约的局促和无奈。

站在时代风口

“金鸡”依旧难承期待

自2019年金鸡奖从两年一颁改为一年一颁之后,它就承载了大众心目中的重任——成为名副其实的“国语电影第一奖”,毕竟隔壁金马奖因为政治问题,只能“闭门造车”,逐渐退化成省级奖项,金像奖又因为香港电影已经彻底衰落,变得愈发无聊,而国产电影工业化的发展,也终于到了可以蕴养一个“拿得出手”的大奖的程度,金鸡奖可谓是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,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崛起良机。

可惜的是两年过去了,我们遗憾的发现,目前的金鸡奖似乎还承担不起这份殷切的期待,特别是今年,从提名名单公布开始,就已经不太能令人信服。这种情况固然有疫情的不可抗力,奖项本身审美标准模糊,缺乏稳定的评价体系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。

纵观网友们这几天的讨论,对于本届金鸡奖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焦点上。第一,青年演员演技配不上提名,是不是“强捧之耻”。

易烊千玺作为流量明星,通过在同年龄段中相对能打的业务能力,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口碑,所以获得提名争议并不大,但易烊千玺毕竟只有一个,刘浩存和周也在名单里出现,就让不少观众摸不到头脑了。

《送你一朵小红花》中,刘浩存的表现平平无奇,只是及格的完成了人物,就算是自己跟自己比较,也是《悬崖之上》中的张兰要更亮眼一些。周也提名最佳女配角更加离谱,且不说她自进入演艺圈来,业务能力多次被网友诟病,《1921》中她出现的戏份加起来不超过五分钟,基本上没有什么发挥的余地,同一影片中出场更多的倪妮显然更值得这个提名。

电影市场永远需要新的血液,选择给年轻演员更多机会无可厚非,金鸡奖这几年来在“推新人”上也是下了不少力气,与电影频道共同推出的“星辰大海”青年演员计划话题度一直不低,这原本个好事,结果大家却发现,这些新人里有演技有代表作的少,拼的都是人脉与经纪公司是否给力,疑似为各路资本博弈后的结果。

这次的提名也是如此,当下的年轻演员正在经历断层式的青黄不接,演技口碑全方位退步,哪怕是正规艺术院校毕业,与前辈对比也仍旧隔着“天堑”般的差距,资本却要强行揠苗助长,带来的结果很可能是铺天盖地的反噬,被扣上“资源咖”的帽子,不利于新人健康成长。更重要的是,奖项的含金量和权威性也将遭受致命打击,所以未来金鸡奖在提名名单的选择上,还是应该进一步减少外部因素的侵扰。

奖项之魂是作品质量

未来“主旋律”依旧是主流

从今年入围“最佳故事片”的六部作品来看,除了《我的姐姐》之外,全员“主旋律”,《刺杀小说家》获得了包括最佳导演、最佳摄影、最佳录音、最佳美术、最佳音乐、最佳剪辑等所有电影技术奖提名,仍旧没有入选最佳故事片提名,不难看出金鸡奖对这一主题的偏爱。

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,不少网友认为,中国电影三大奖中,已经有了华表奖这样一个主旋律奖,金鸡奖如果同样注重思想意识形态,是否有标签、定位重叠的问题,如果想成为“国语奥斯卡”,它必须更有专业性和艺术性,以“主旋律”为风向标,是否缺乏自己的“气质”?

其实,这一问题还是要结合当下的市场环境来看,近年来,主旋律影片以商业电影的框架包裹主流意识形态内核“大杀四方”,年轻化、接地气的视角,与各种类型片娴熟的结合,让这一题材不断创造票房新高,更重要的是,在电影行业投资紧缩的寒冬期,主旋律作品有政策支持,让资方可以不计成本的“集中力量干大事”,头部演员、头部导演更是纷纷加盟,出来的成品就算不是直接对标国产电影工业化“天花板”,也是万众期待的大制作。

反观今年的文艺剧情片,前所未有的冷清,唯一有些水花的是靠骂声“黑红”的《第一炉香》,完全没有出现像去年的《少年的你》和前年的《天长地久》一样,品质被大众广泛认可的作品,从这一角度来讲,金鸡奖青睐“主旋律”也是情有可原的,况且,主旋律也未必就代表着缺乏专业性与艺术性。

今年11月,电影局发布了《“十四五”中国电影发展规划》,聚焦电影强国建设,对未来五年中国电影发展进行了谋篇布局。《规划》提出,2035年将我国建成电影强国,实现高质量发展,电影创作生产能力显著增强,彰显中国精神、中国价值、中国力量、中国美学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。由此可见,主旋律电影在未来依旧是时代的主流,并且在商业化和工业化有了显著成绩之后,下一步必然要提升艺术性和故事性。

达到现象级的《长津湖》虽然尚不完美,但也意味整个行业已经开始向着这个方向前进,不管是什么电影奖项,它的生命力都一定源自于优秀的作品,今年的“金鸡”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遗憾,但我们相信明年它的成色必将更加“闪亮”。

最新资讯

Copyright © 2008-2023